当前:上海代生子 > 成功案例 >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时间:2023-01-17 02:15 作者:admin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历史文物。下面小编就盘点了几件“逆天”文物,来看看到底是哪些文物以及它们的上榜原因吧~

1越王勾践剑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01千年不朽

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精美,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最让人称奇的是,此剑历经数千年,剑身却没有锈迹,花纹光亮如新,剑锋闪烁寒光,依旧锋利无比。据悉,千年不腐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选材好,不含铅;二是出土的墓葬环境好;三是此剑在出土时还带着剑鞘,算是双重保护。

02历史文化价值高

春秋战国时期,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并成为社会各阶层必有之佩备。这把越王勾践剑,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意为越王勾践,自作用剑。“物以人名”,越王勾践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2战国水晶杯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战国水晶杯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01材质稀有、工艺水平高

这个水晶杯是由整块优质天然水晶雕琢磨制而制成的,在那个时代这种用料十分稀有。而且水晶的硬度是摩氏七级,质地较脆,相较于其他玉石宝石之类制作难度比较高。这个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是参照了加工玉料的方式,在2300年前,其制作技巧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

02形制现代

3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现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01薄如轻纱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圆形薄体,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重20克,用很薄的金箔制作而成,且含金量高达94.2%,为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最重要的是金箔厚度0.02厘米,在商周时期,这种薄如轻纱的厚度实为罕见。

02工艺水平高超

制作太阳神鸟金饰要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第三步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第四步是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

由于切割工具不十分锋利,要实现纹饰图案的镂空,必须进行反复刻划。而且金箔很薄,边缘总会卷翘,在雕刻完成后,还要再把翘起来的地方一点点锤平。从“太阳神鸟”金箔残留的痕迹分析,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4北魏蓝玻璃小碗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北魏蓝玻璃小碗现藏于大同市博物馆

01生产技术发达

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玻璃器皿,但是中国的玻璃制法与工艺与西方玻璃制品不一样。这三件蓝玻璃小碗,出土于大同,是当地学习西方月氏人的制法,自行生产出来的玻璃制品。是真正意义上的钠钙玻璃,而不是我们古代常见的铅钡玻璃,也就是俗称的琉璃。玻璃小碗做工精致,历经千年,色泽依旧鲜艳,为中国玻璃制品的代表产物,体现了当时中国玻璃生产技术的发达程度。

02玻璃原料稀少

制作玻璃的原料为碳酸钠,中国古代没有这个技术,只能通过天然碱来提炼,而天然碱开发又十分困难。原料难得,生产成本高,又易碎,想要大规模去制造玻璃器皿就非常困难,所以出土的玻璃制品非常少。这三件北魏蓝玻璃小碗用料精细,透明程度高,且流传千年,完整度极高,实为珍品。

5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01填补历史空缺

早在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来形容秘色瓷之美和烧造之不易。随着五代十国的战乱,这种工艺就失传了。整整一千多年里,留下的只有对秘色瓷的文学歌颂。直到1987年,秘色瓷莲花碗以一碗之力,填补了我国唐宋交接之际秘色瓷的空白。这件莲花碗不是普通日用器,而是一件供奉佛祖的珍宝。它的烧造年代也证明了秘色瓷工艺在五代时达到了高峰。

02火候把握精准

据史料记载,五代吴越国君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由于只有文字记载,缺乏传世的器物,人们再难了解更多信息,秘色瓷被越传越神秘。而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之难就难在工匠对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就相去很远。如何使釉色青翠、匀净,且稳定烧出同样釉色的高难技术,世人却再也无法得知。

6春秋早期子仲姜盘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谁说中国古代没科技?看看这些现代科技都难以复制的逆天文物

清乾隆粉彩黄釉缠枝纹镂空花卉纹双象耳转心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01吻合程度极高

“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再组装、烧黏起来的。转瓶的制作难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制成鸡心状的钮,把内瓶的底心做成鸡心状的槽,钮和槽要绝对吻合。尤其是要考虑外瓶和内瓶的干燥率,以及掌握好烧成后的收缩率。比例也必须很精准,烧制要得宜,才能合得上、转得动,比例尺寸稍有差池都将无法组装或无法转动。然而转心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多次计算,重复烧制,不断的尝试与实验,才能得出实际样品。

稍稍不注意,造成钮和槽不吻合的话,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费。所以,制作转瓶的代价十分大,往往是“百里挑一”。不过,“上之所好,下必甚焉”,都是供给宫廷的东西,取悦皇帝之用,自然是不计成本的。

据乾隆十八年《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十八年五月十二日……传旨……江西烧造门龙舟、灯触人旋转瓶一件……十九年初四日送到。”烧造一件转心瓶耗费半年多时间,难度之大由此可见。

虽说“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但是繁复的工艺背后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连“土豪”乾隆皇帝都觉其工艺复杂,耗费的财力过多,在唐英的奏者上批复“不必照随常瓷器一样多烧”,叮嘱逢年过节烧几个就好。

青铜剑千年不朽,2300年前的水晶杯形制现代化,西汉宫灯构造巧妙、环保意识超前,现存孤品和孤本珍贵又具有研究意义,以及毫不逊色当下的青铜器和瓷器制作技艺欣赏这些古代工艺集大成之作时,我们不得不惊叹祖先的智慧和造物的匠心!


参考资料